
两位98岁的抗战老兵跨越80载重逢,一句“你还好吗”令人泪目

极目新闻通讯员李婧雯习倩田龙山
近日,98岁的杨发兴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启程前往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与分别八十年的青年军战友胡文暄赴一场跨越漫长岁月的相见。
抖音牵线,八十年战友情终得续
这场让人为之动容的重逢,始于一个偶然。2025年5月31日,杨发兴的儿子杨继云收到弟弟发来的一段抖音视频。视频中,一位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胡文暄,正讲述着自己在青年军204师610团的从军经历。视频里提到的熟悉番号、训练细节等,瞬间让杨家人激动不已。
“父亲知道后,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80多年前的事情讲起来就没个完。”杨继云回忆道。98岁的杨发兴曾是青年军204师612团的一员,和胡文暄老人同年从军,同属一个师。在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战友分别后往往就杳无音信,谁也没想到,耄耋之年还能有机会得知同期战友的消息。
寻找战友的过程并不顺利。杨继云通过五峰的同学多方联络,在五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终于确认胡文暄老人家住在长乐坪镇腰牌村。6月8日,两位世纪老人约定见面时间。
6月15日,两辆车带着杨发兴及亲友7人从长阳出发。车子途经纱帽山隧道、磨市,沿着龙五一级路转入241国道。
车辆驶过渔洋关,拐进长乐坪镇的乡间小道。导航出现偏差时,当地村民一听到“胡文暄”的名字,就热情地指路——这位近百岁的老人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爬上一道山梁,眼前景象豁然开朗:青山环绕中,十几户人家散落在田间。一栋两层小楼前,身着灰色上衣的胡文暄已在家人的搀扶下等候多时。
相见一刻,“你还好吗”重温难忘的青春印记
当两位老人颤抖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你还好吗?”这简单的四个字,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们相互搀扶着进屋,就像80年前在训练场上互相扶持的年轻战友。
堂屋的桌上,依次摆放着抗战胜利70周年、75周年、80周年纪念章以及中国青年军协会纪念章,这些国家赋予的荣誉,见证着他们当年热血报国的青春岁月。
两位老人断断续续地回忆着当年的训练细节,那些被时光掩盖的记忆,在重逢的触动下变得鲜活起来。1944年,16岁的杨发兴毅然投笔从戎,和胡文暄等知识青年一起,加入了新组建的青年军204师。在训练场上,他们一同践行着保家卫国的誓言。
“如果没有美国投下原子弹,我们就要上前线了。”胡文暄的话,道出了青年军特殊的历史地位。这支为抗战而生的部队,还没来得及上战场,战争就结束了,但这段经历却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退休后,杨发兴在长阳过着平静规律的晚年生活,常与邻里交流,对青年军岁月记忆犹新,那段热血时光成为他一生深刻的印记。
明年一定还要再相见“来年,我还来看你。”
临别时,胡文暄把一根特制的拐杖送给杨发兴,两位世纪老人相约“来年,我还来看你。”“一定,我等着你。”
返程的车上,杨发兴的儿子杨继云翻看着父亲和胡文暄的合影感慨道:“老人是活着的历史,他们的记忆太珍贵了。”
目前,全国健在的抗战老兵已经为数不多,像杨发兴、胡文暄这样能清晰回忆往事的更是少之又少。当两位老人颤抖的双手紧握在一起时,他们握住的不仅是战友情,更是一段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这场由新媒体牵线、跨越八十载的重逢,不仅圆了两位世纪老人的心愿,更让那段鲜活的记忆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