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海县第三中学:构建海岛劳动教育体系

为深入推动大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进一步发展,半岛晨报与大连教育学院联合开展“以劳育人·大连市中小学特色劳动教育展示活动”。今天,我们走进长海县第三中学,感受他们的劳动教育特色与成果。
深挖地域特色 构建海岛劳动教育体系
长海县第三中学坐落在风景秀美、历史悠久的长海县广鹿岛镇。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实施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围绕“树德尚美”的办学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优质海岛学校。
作为大连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学校以海岛地域资源为依托,将学校特色与劳动育人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劳动育人体系,让劳动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多年来,学校深度挖掘海岛地域特点,构建出“两课一周三板块”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劳动必修课+社团选修课+劳动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深入落实劳动课程标准;通过“海岛耕种”“海岛公益”“海岛人家”三个特色实践板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足本土文化 打造多元海岛劳动课程
结合海岛时令特点,学校利用劳动周积极推动各学科深度融合。劳动+语文,让学生以花生种植、收获等实践为写作素材;劳动+生物,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研究意识;劳动+美术,让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从海岛初中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大连市中小学劳动清单》,设计出符合本校实际、贯通三年、螺旋式上升的劳动任务清单,明确了课内外劳动教育的指导原则、实施路径和推进措施。
此外,学校依托海岛情境,创新协同劳动实践路径。每逢节假日开学,学校都会开展劳动成果展评活动,通过“劳动技能大赛”,评选“海岛劳动能手”,鼓励学生记录劳动过程,深化了“劳动创造海岛美好生活”的价值认同。
【校长说】
杨洪娣:向海而作,以劳育人培育新时代海岛少年
长海县第三中学依托海岛地域资源,构建了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劳动育人体系,实现课程系统化。
在实践层面,学校打造“海岛耕种、海岛公益、海岛人家”三大特色板块:校内开辟责任田种植花生、地瓜,开展“绿色教室”行动;校外组织学生常态化清扫周边环境;家庭劳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海岛传统技艺,家校协同传承勤劳家风。
我们始终相信,劳动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海岛生存技能,更能在春播秋收、躬身实践中磨炼意志,领悟“劳动创造美”的真谛。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海为媒,培育心系海岛、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李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