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薪10万却长期出入高档娱乐场所、购多处房产?质检员抱团篡改检测数据致企业损失3000万

企业产能不断下降,而负责原料质检的质检员却天天在高档娱乐场所流连忘返,这其中有何关联?5月15日,记者从常熟市公安局了解到一起涉及20人的非国家人员受贿案,目前嫌疑人已获刑。
办案民警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涉案煤炭、焦炭化验结果。图片来源/常熟警方
质检员高消费暴露受贿行为
2024年7月,常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徐斌接到当地某大型金属深加工集团法务部门负责人的报警电话。电话里,法务部门负责人称最近公司发现一个可疑情况,6月底,企业领导接到反映,公司一名普通质检员工冷某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他每年10万元的工资难以支持奢靡的生活,存在收受贿赂的嫌疑。但目前,公司只是掌握了初步证据,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犯罪事实。
获悉线索后,经侦大队立即介入。经过了解,当事人冷某在公司内部负责煤炭燃料检测前对样品的制样工作,日常只能接触到煤炭等原料样品。谁会对其行贿呢?又是出于怎样的动机和目的?
“通过进一步询问,我们得知煤炭是该集团产品的重要原料。煤炭取样和制样是为了检测质量,以便统计符合要求的煤炭数量,也是与供货商结算货款的依据。所以,我们怀疑冷某经手检测的煤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常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陈飞洋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提出怀疑后,报案公司高炉负责人向警方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近期公司煤炭效能出了些问题,前期公司高炉的铁水产量从稳定的1.1万吨逐渐减少,产量起伏不定,有时甚至只有五六千吨。
“当时我们对设备质量和生产流程都进行了全面检测,但都没发现异常,我们也无计可施,只以为是技术方面出了问题,原来竟是对外采购的煤炭暗藏猫腻。”高炉负责人说。
办案民警了解制样过程。图片来源/常熟警方
不一样的检测结果揪出关键证据
调查中,民警发现该企业采购的煤炭通过船运转驳至码头,使用机器卸货,再运往厂区。运输期间的取样也是通过机器定时抓取不同部位的样品后,再由质检部门工作人员送往实验室。整个运输、取样过程几乎全部通过机械操作。
不仅如此,第一次检测之后,针对每批煤炭的取样、化验还会在投入高炉前,由生产部门进行二次检测,从而记录、对比生产数据。这样缜密严格的质检环节中,冷某一个人是怎么做手脚而不被发现的呢?
陈飞洋介绍,为了找到破局点,经侦大队组织民警再次查看相关案件材料后,侦查人员通过对煤炭交付后检测、使用的全流程数据进行巡查、对比,发现同批次煤炭的两次检测结果并不一致,由质检部门提交至实验室检测合格的煤炭,在生产部门投入高炉前检测却显示不合格。
“同一批煤炭,同一个化验室,检测结果却不统一?如果煤炭出了问题,那绝不可能只有冷某一人参与,这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作案团伙。”徐斌告诉记者,该公司煤炭、焦炭的用量极大,每年需要采购200余万吨、价值30余亿元。检验环节很复杂,涉及取样、制样、化验3个独立环节、白夜班等不同班次、工作人员近60人。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民警立即赶至厂区进行取证。分别在码头滚动的运输履带上和高炉区即将投入燃烧的原材料里,采集了同一批次的两份样本,并聘请专业质检人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份样品的含水量数值均不合格。而冷某经手的同批次煤炭检测数据结果却均显示合格。
掌握这一关键证据后,警方立即对该案进行立案,并进一步对冷某及同样有作案嫌疑的同组质检员李某、组长顾某展开深入研判。
案发后,常熟市公安局对辖区企业发布了风险提示。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每船最高收3000元好处费,质检员买多处房产
随后,办案民警在侦查中发现,冷某、李某、顾某三人的银行账户时常有现金存入。冷某几乎天天出入娱乐场所,而李某名下房产较多,还购买了多个名牌包包。“这些异常情况都加深了我们对涉案人员的怀疑。”陈飞洋说。
但面对民警的询问,三人却矢口否认,案件侦办一时陷入僵局。“为了找到突破口,我们就案件侦办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集体会商。从前期调查中在嫌疑人家中查获并扣押对一包来路不明的现金找到了破案的关键证据。”陈飞洋说,通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一名承运商业务员林某与这笔钱有关系,进而发现就是他对组长顾某等人进行了行贿。随着林某被抓捕归案,涉案人员冷某、李某和顾某也如实交代了自己收受贿赂的事实。
原来,该公司采购的焦炭、煤炭原料由承运商或供货商承运,根据公司之间的合同约定,承运费用或货物结算标准与原料水分含量相关,一旦水分含量超标就会被扣除部分结算款项。为了确保每次检验结果都符合标准,承运商、供货商的业务员就找到负责检测的冷某等人帮助暗箱操作,起初只是送来几条烟、几瓶酒,后来直接以每船1500-3000元的方式向冷某等人支付好处,送来成捆现金后,相关人员再按比例分配。而冷某等人,为了确保每次检验合格,就会故意挑选其中水分少的原料取样、制样,或直接更换样品进行化验。
根据冷某等人的供述及案管组进一步拓线研判,发现质检部门涉案人员达10余人。一起涉及20余人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行受贿案件成功告破。
嫌疑人到案后,经侦大队民警通过向嫌疑人及家属释法说理,促进退赃赔赃。案件侦破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公安机关成功帮助企业挽回了3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近日,此案宣判,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冷某、李某、顾某因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被判处二年八个月至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案件侦破后,民警针对该起案件细节进行了分析梳理,发现企业在取样、制样等关键环节缺少同步录音录像,关键岗位人员存在多年不流动等管理问题。而这些漏洞如果不及时堵上,内部腐败的风险就没有从根源上得到解决。为此,办案民警为企业送去了一份《风险提示书》,提出了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和“智能化监督机制”等建议。同时,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为生产、质检、仓库、采购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及其他重要岗位员工开展了普法讲座。并及时通过覆盖全市重点企业的警企联络群,进行了同类风险预警提示。
陈飞洋表示,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因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常会发生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物的情况。建议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财物管理、采购销售等岗位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强化内部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