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武汉十一中何天瑞被清华大学录取,“感谢老师曾给我敲响警钟”

访客 2025-07-07 17:08:55 87238
武汉十一中何天瑞被清华大学录取,“感谢老师曾给我敲响警钟”摘要: 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通讯员 王雯婷 宋迪实习生 章秦果“过了!过了!”7月4日晚,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何天瑞登录网站查询状态,...

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王雯婷 宋迪

实习生 章秦果

“过了!过了!”7月4日晚,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何天瑞登录网站查询状态,得知自己已被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大类录取,第一时间和家人老师分享喜讯。

据了解,何天瑞所在的高三(1)班高考平均分为643.8分,共有7名学生达到清北强基线,1名学生达到清华美院录取标准。该班在国际升学方面同样表现出色,2名学生被QS全球排名第二的帝国理工大学录取,另有7名学生获得QS世界排名前100高校的预录取资格。

image.png武汉十一中高三(1)班合影

手机不是学习的“敌人”,自律是关键

在评价何天瑞的学习状态时,班主任李鹏着重强调了几个关键特质:自律、专注、目标明确以及均衡发展。在李鹏看来,何天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展现出了高度的自律性,无论是按时完成作业,还是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都体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律到什么程度?何天瑞的妈妈何芹告诉记者,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就拥有了自主管理手机的自由,直至高三。用手机看什么、玩什么家长从不干涉。“一点也不担心他沉迷游戏,我很放心。”何芹说。

何天瑞也没辜负家长的信任,中考时他以总分525分(满分550分)的成绩,从武汉市十一初级中学考入十一中。上高中后,何天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后,才会拿出手机放松,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以内。“用手机主要是查资料、看生物方面的文献材料。娱乐的话就是看动漫、刷游戏主播的视频,打打游戏。”何天瑞说,哪怕到了高三他还是会适当用手机放松,但晚上依然保证12点前入睡。何天瑞笑称自己是“靠生物钟战胜手机瘾”,毕竟睡眠充足了,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学习效率。

image.png何天瑞(右二)与老师们合影

课堂上的,何天瑞是老师们最喜欢的“典型”学生——永远跟着老师的节奏和思路推进学习,和老师保持眼神上的互动。“只要稍加点拨,他就会顺着老师的引导进行学习研究,学习品质特别好。”数学老师肖燕赞赏道。寒假期间,他在老师引导下独立研究“概率中的递推关系与无限问题的研究方法”,并将成果做成PPT供大家学习借鉴;临近高考,他还是会私下花时间将课堂上未讲完的压轴题研究透彻。

image.png何天瑞(左)与赵丽萍老师

英语老师赵丽萍告诉记者,她和班上的同学称呼何天瑞为“小何老师”。“他脑子快,会主动帮助暂时‘卡壳’的同学调整思路。别人遇到问题请教他,他也是知无不言,全力提供帮助。”赵老师说,在学习上,何天瑞是能跟老师产生共鸣、能和同学碰撞出火花的学生。

毫厘之间定成败,高考前练了8个月衡水字体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学霸高手之间的比拼更是如此。何天瑞说,能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得益于高中时老师给他“敲过一次警钟”——别让字迹限制了分数。

“早期他的字体一言难尽,像‘蚂蚁体’,感觉发育不良。”赵丽萍吐槽道。为了帮助何天瑞等书写不够规范的同学,在高考中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班主任李鹏建了一个“英语练字打卡群”,几位同学每天上传练习衡水字体的成果,再由英语组老师轮流点评指导。何天瑞在群里从去年10月坚持打卡到高考前夕,整整8个月几乎一天不落,字迹有了明显进步。

image.png何天瑞字迹对比

语文老师张惠也采取了类似的训练方式。何天瑞每天抽空,利用课间10分钟完成150字的作文练笔,既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又强化了书写训练。在何天瑞的勤勉和坚持下,最终高考中他取得了英语142分、语文121分的成绩。

除了考试成绩光荣榜,何天瑞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学校班级活动的策划表演中。“他也是一名多才多艺的学生。”生物老师吴风胜对自己课代表在各类校园活动上的表现印象深刻。

image.png运动会开幕式大合影

在“院士进校园” 活动中,何天瑞以清晰的思路勾勒出致敬院士视频节目的整体框架,带领同学们设计无人机表演板块,将科技元素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在班级元旦晚会和运动会筹备期间,他事无巨细地协调统筹,不仅参与改编小品剧本,更亲自登台表演,在学校大小活动中大放异彩。

赵丽萍老师特别提到,何天瑞的好人缘源于他始终如一的谦逊有礼:面对同学的疑问,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知识,全无“学霸”的高冷架子;日常遇见老师时,总会自然流露出鞠躬问候的礼貌细节,这些细微之处使他深受师生喜爱。

随着高考录取结果揭晓,何天瑞即将踏上清华大学的求学之路。谈及未来,这位对分子生物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少年目标明确:“脑机接口技术治疗疾病和合成生命研究,是我最感兴趣的两个方向,也许经过深造后未来能从事生物方面的研究。”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