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华前夜,阿尔巴尼斯或许在考虑这道港口难题

编者按
本周六(12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启程访华,开展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除经贸合作外,达尔文港租约问题大概率也将成为本次行程的舆论焦点。在中澳经贸关系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港口租约问题频起波澜,围绕这座港口的“拉锯战”或将再次走到台前。
这座港口缘何十年间风波不断?澳政府为何屡次放声收回港口经营权?《凤凰大参考》回顾达尔文港十年博弈,深度解析其战略价值与博弈背后的多重动因,透视中澳关系面临的现实挑战。
核心提要
1. 岚桥集团于2015年公开竞标获得达尔文港99年经营权,并通过巨额投资和苦心经营将港口扭亏为盈,使其成为澳大利亚北领地重要的经济支柱,贡献了大量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十年来港口租约面临多次安全审查,2025大选期间围绕港口的“中资威胁论”更成为两党政治筹码,澳总理也公开表态希望回收港口经营权。
2. 达尔文港持续风波背后是美国政府的不断干涉。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四届美国政府均以不同形式介入达尔文港事务,包括不断强化在港口附近的军事部署、助推澳政府对岚桥租约实施安全审查、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等。近期美国博龙提议收购达尔文港,被视作特朗普依托“实控”私企收购国际战略港口的又一动作。
3. 达尔文港地理位置优越,对澳、美、中的战略地位都极高。对澳而言,它是向亚洲扩展经济和战略影响力的前沿;对美国而言,它是“印太战略”关键支点,“第二岛链”中的重要角色,对美军在南海、台海军事行动有着重要价值;对中国来说,该港是“一带一路”向南延伸的重要节点、中澳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打破“第二岛链”封锁的重要尝试。
4. 尽管十年来争议不断,澳政府始终没有实质性收回达尔文港经营权,但作者认为,此次澳政府有着不同政策考量。在中国逐步强化与南太平洋地区国家合作的背景下,澳政府的安全焦虑远胜以往,并似乎在寻求降低对华经济依赖;港口经营权也成为“寻求独立外交政策”的阿尔巴尼斯政府与特朗普政府博弈的砝码。澳政府若被反华利益集团裹挟,将不利于中澳互利合作乃至国家长远发展。
凤凰网国际特约作者
南太平洋观察员丨刘牧远
编辑丨高雨曦 赵榴娜 屈功泽
▎达尔文港。图源:洛杉矶时报
7月12日至18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阿尔巴尼斯担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距离他今年5月连任仅两个月。在中澳经贸关系全面回暖的关键节点,这场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备受关注。但除了谈经贸合作外,达尔文港租约问题也极可能成为阿尔巴尼斯此行绕不开的“敏感议题”。
美国资本突然现身
达尔文港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地理位置重要。2015年11月,中国山东岚桥集团通过公开竞标,以5.06亿澳元(约合23.78亿元人民币)获得达尔文港99年经营权。这座由中国企业经营的港口项目经历近十年的运作,成为北领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然而就在不久前,有外媒曝出美国博龙资本(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LP)代表现身达尔文港,与岚桥集团提出计划以约10亿澳元收购其持有的达尔文港99年租约。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突然造访正值阿尔巴尼斯政府寻求将港口经营权从岚桥集团手中收回之际。面对澳《金融评论报》关于澳政府是否会支持博龙购买港口租约的提问,阿尔巴尼斯明确表示,“我注意到外界就此有广泛猜测,但我们将对此进行评估,我们决心确保港口在澳大利亚手中,这符合国家利益”。
而在此后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澳副总理兼防长马尔斯称,达尔文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让一家中国国有企业、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运营达尔文港是不妥的,正在努力更好解决港口所有权结构问题。
▎澳大利亚副总理兼防长马尔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与彭博社进行交谈。图源:彭博社
命途多舛的达尔文港租赁协议
事实上,这是岚桥集团自2015年后经历的数次波澜之一,港口的命运可谓“命途多舛”。
一方面,十年内港口项目扭亏为盈。在岚桥集团接手时,当时的达尔文港基础设施陈旧,年亏损约270万澳元,累计负债超1.2亿澳元。岚桥接手后,其累计投入超过10亿澳元(约46.33亿元人民币)用于改造港口设施,其中包括8300万澳元自动化码头升级投入,直接将装卸效率提高3倍;新建专门用于磁铁矿的泊位,每年处理能力50万吨;还开通了“活牛专线”,38万头活牛通过冷链系统运往上海,死亡率从15%降至0.3%。同时,达尔文港的运营数据也实现显著提升。
▎达尔文港近年来的总贸易额。图源:达尔文港官网
而另一方面,十年内,港口经营面临长期不断加剧的“安全挑战”。2016年,美国奥巴马政府直接下场施压,公开质疑澳大利亚将战略港口租给中国,称“美国应当警惕这类事情”。就在同年,美军将在达尔文港的驻军规模扩大至2500人,成为二战后美国在澳最大军事部署,甚至美太平洋空军司令将远程重型轰炸机和空军加油机部署在达尔文港附近基地。澳莫里森政府期间,于2021年对港口租约开展安全审查,同年9月美英澳成立AUKUS三方安全联盟后,美国官员开始炒作“中资威胁论”,称中国可能利用港口“监视”美军动向或进行“间谍活动”。
▎201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抵达达尔文空军基地。根据新协议,到2020年,将有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此驻扎。图源:AAP
在阿尔巴尼斯出任澳总理后,2023年10月,澳大利亚总理办公室发布声明称“没有必要改变租赁合同”,澳情报部门、国防部、外交部和内政部亦联合评估认为“港口不存在国家安全风险”。但在2025年澳联邦大选期间,达尔文港背后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再度甚嚣尘上,甚至阿尔巴尼斯政府在年内4月强势表示,要求中企30天内出售港口,否则将强制征收。这一转变发生在澳大利亚大选前,两党(工党和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均将收回达尔文港作为拉拢选民的政治筹码。
▎2024年4月选举期间,联盟党领袖、前国防部长彼得达顿前往达尔文市,宣布如果当选将把达尔文港归还澳大利亚所有。此前,作为工党领袖的阿尔巴尼斯也通过媒体称“我们希望它掌握在澳大利亚人手中”。图源:澳大利亚广播电台
“闹剧四起”背后脱不开的美国因素
通过前文的梳理,不难发现,从前期2015年岚桥竞得达尔文港至今,每一次岚桥经历的闹剧风波背后,都脱不开美国政府的背景。从奥巴马、特朗普、拜登,到目前的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四届政府都以不同形式介入达尔文港事务,并在政策演变上呈现出逐步强化介入的趋势。
奥巴马政府期间,据澳《金融评论报》(Financial Review)报道,2015年11月18至19日举行的亚太经合峰会期间,奥巴马与时任澳总理特恩布尔举行90分钟的双边对话,期间奥巴马对澳就达尔文港口协议与美事先磋商表达不满,称自己是看到《纽约时报》的报道才知情,并表示,“下次一定让我们知道”(Let us know next time),自该会晤后,美政府逐步加大对达尔文战略价值的关注,认为港口与美军基地靠近,担忧影响美军事活动,由此不断加大在达尔文港的军事部署。
▎早在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在达尔文市向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澳大利亚军队发表讲话,展望从次年起在澳驻扎一支小型美国军队,并表示达尔文是建立美澳联盟的“最佳地点”。图源:路透社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其出台“印太战略”并将达尔文港视为战略的关键节点。对于不吝亲美之态的莫里森政府,特朗普政府针对达尔文港祭出“组合拳”。美国官员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称中国可能利用港口进行“间谍活动”或“监视”美军,甚至助推莫里森政府于2021年对岚桥租约实施“国家安全审查”。特别是美国还依托AUKUS框架下加速对澳实施战略整合,以核潜艇军事合作为筹码要求澳方予以配合。五角大楼内部文件直言:“控制达尔文港,才能锁住中国的能源生命线。”
▎达尔文港正在装载军用货物。 图源:达尔文港运营部门
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始,就出现了博龙资本的身影。尽管岚桥无意出让该租约,但博龙资本提出比岚桥2015年5.06亿澳元略高的报价。澳媒甚至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言论称,岚桥出让该租约的理想价位是10亿澳元。对此,澳工党达尔文市议员卢克格斯令(Luke Gosling)接受澳媒采访表示,已经有很多对接手岚桥租约感兴趣的国际买家,“我与这些意向买家就此已谈论很多个月,没有人会意外,这都是些在澳拥有生意或实体的大型军工企业”,“港口涉及巨大的商业利益”,这并非政府急迫地寻找一个意向企业,这将是一个“谁能够给予澳纳税人最大利益的问题”。
通过特朗普近期政策不难发现,其有意通过多种手段控制全球航道,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与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以维持并强化美在国际安全与经贸领域的“卡脖子能力”,特别是可借封锁威胁与经济施压迫使中国妥协。针对博龙这次动作,国内外媒体将之解读为继特朗普1月上任后通过贝莱德集团寻求收购李嘉诚旗下和记港口集团下属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43个港口之后,又一次依托特朗普政府“实控”私企收购国际战略港口的动作。
达尔文港的战略价值究竟何在
如果我们分析达尔文港的战略价值,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对达尔文港“耿耿于怀”。达尔文港的战略地位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该港位于澳北领地首府达尔文市,是澳距亚洲最近的深水港,距中国大陆约4500公里,而离南海则只有2000-3000公里。从东北方向看,达尔文港与美军关岛基地形成呼应;从西北方向看,通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可快速进入南海。这种地理优势使其成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门户,也是澳大利亚向亚洲扩展经济与战略影响力的前沿。
▎达尔文港地理位置优越,是澳大利亚距离主要贸易伙伴最近的主要港口,被誉为澳大利亚通往这些市场的“北方门户”。 图源:CruiseMapper
对美国而言,首先,达尔文港是“印太战略”的关键支点。自2011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便将目光锁定达尔文港。2014年8月,美澳签署军事合作协议,允许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军在达尔文基地进行训练和驻扎。2016年,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宣布将远程重型轰炸机和空军加油机驻扎在达尔文和廷德尔空军基地,并进行常规轮换。2022年,美军投资2.7亿美元建设3亿升航空燃料储存设施,将其打造为“亚太军事行动的超级加油站”。
其次,达尔文港在美军“第二岛链”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关岛、迪戈加西亚基地构成“三角战略支点”。B-52轰炸机从达尔文港起飞,经空中加油可覆盖南海全域;F-35战机常态化驻扎,轮换部队规模达2500人。2026年前,美军计划将达尔文基地驻军扩充至3000人,并部署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中队。这种军事部署使达尔文港成为美军介入南海和台海问题的“跳板”,也是美国“第三岛链”军事布局的核心节点。
再次,达尔文港对美军在南海和台海方向的军事行动具有重要价值。B-52轰炸机从达尔文港起飞,无需空中加油即可覆盖台海或南海,经加油后可覆盖中国大陆全境。廷德尔空军基地(距达尔文港300公里)已部署B-52战略轰炸机,2026年前将完成扩建,投入1.144亿美元建设停机坪、燃油库等设施。这种军事部署使达尔文港成为美军干预南海问题的“桥头堡”,也是其围堵中国在台海行动的重要支点。
▎3月25日,美国海军潜艇母舰埃默里S兰德号停靠达尔文港。图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此外,美国也清楚地认识到,对中国而言,达尔文港是“一带一路”向南延伸的重要支点,通过达尔文港,中国可深化与南太平洋地区的经贸联系,推动“一带一路”物流网络建设,其在能源和矿产资源运输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二是,达尔文港成为中澳关系的重要纽带。在岚桥的经营下,达尔文港实现扭亏为盈,港口年吞吐量已突破35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港口直接雇佣3000人,带动周边2万个家庭生计,北领地GDP因此增长18%。港口扩建使当地龙虾出口量增长3倍,直接带动就业率提升18%。同时,达尔文港已成为中澳贸易的重要枢纽。数据显示,达尔文港75%的进口货物来自中国,而90%的出口货物航向亚洲市场。2023年,澳大利亚通过该港口向中国出口约50万吨各类矿石产品,向亚洲市场出口约1500万吨液化天然气。日本通过达尔文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其全国需求的11%,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原油也经此转运。2024年,达尔文港贡献了北领地12亿澳元税收,占该地区财政收入的17%,成为当地经济的核心支柱。
三是,达尔文港是打破美国“第二岛链”封锁的重要尝试。中国055型驱逐舰编队此前在阿拉弗拉海进行实弹射击演练,航迹距达尔文港仅12海里,被视为“对美军基地的直接威慑”。
当“特朗普主义”下的美国与“寻求独立外交政策”澳大利亚相遇
国内有媒体评论称,达尔文港问题本质上是澳大利亚在“安全焦虑”与“经济理性间的艰难抉择,但澳政府似乎在经济利益面前已难以维持“理性”。在前文我们已经就美政府自2015年以来数次就岚桥集团竞得达尔文港99年租约对澳政府的“诱压”动作进行了梳理,从时间轴横向看,美澳各自历经4届政府,横跨10年时间,无论美国使出何种手段、澳政府采取如何回应举措,澳政府都未采取任何收回达尔文港经营权的实质动作,特别是对对中国态度“温和”的阿尔巴尼斯政府而言,这次关于达尔文港的闹剧似乎将再次以澳着眼对华经济利益而作罢收场。但笔者观察,这次澳政府关于达尔文港的风暴却有着不同的政策考量。
首先,澳政府的安全焦虑胜过以往任何时期。南太平洋地区一直是澳大利亚眼中的“安全屏障”,特别是在澳大利亚的“孤岛恐慌”心理下,持续掌控南太平洋地区国家并控制相关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其重要周边外交议程。随着2023年我国逐步强化与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多领域互惠合作,特别是涉及警务安全与关键港口建设等相关项目,澳政府展现出肉眼可见的“焦虑”、“担忧”,认为中国在南太岛国不断增强的“现实存在”已对澳领土、能源、军事等领域安全构成严峻威胁。
▎2023年8月8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瓦努阿图共和国维拉港,中国援瓦医疗队在码头迎接。近年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访问多个亚非国家,为各国民众开展健康诊疗,并在医疗、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图源:新华社
自2024年起,澳阿尔巴尼斯政府不断强化与南太国家的双边关系,依托太平洋岛论坛多边与双边机制,逐一发起具有排华性质的“太平洋警务倡议”、“太平洋反应小组”、“联合打击非法捕鱼”等多种由澳支持、参与、牵头的多边项目,同时还以“援助换排华条款”的方式与多个南太国家签署双边协议。例如澳于2014年12月与瑙鲁签署的安全条约,条约下,澳将在未来5年向瑙鲁提供1亿澳元的预算支持,以及4000万澳元的安全支持。作为回报,瑙鲁同意赋予澳对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签订协议的否决权。可以设想,如果澳政府竭力阻止我国在其周边国家开发港口等基建项目,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我国在其核心军事港口掌握有长期租约。
其次,当“特朗普主义”下的美国与寻求“独立外交政策”的澳大利亚相遇。特朗普在二度入主白宫之后就光速打击了全球一切寻求向其靠拢的“极右翼政治势力”,这其中包括在澳大选前期一直保有重要民意优势的时任澳联盟党领袖彼得达顿(Peter Dutton)。澳选民对特朗普的关税等政策如此恐慌、厌恶,以致其厌恶一切与之相似的政客,这间接强势助力阿尔巴尼斯连任;但同时,对于在特朗普上任伊始就送上AUKUS项目资金“大礼包”,却遭遇无情关税打压的阿尔巴尼斯,这场“特朗普主义”对澳的冲击波无疑在主观与客观上都强化了其走“独立外交政策”的路线。
▎5月15日,雅加达独立宫,阿尔巴尼斯和普拉博沃在发表联合新闻声明后握手。阿尔巴尼斯在连任后,首次外访的地点选在印尼,这被视为其寻求外交自主的重要信号。图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近日,特朗普发声表示,“为进一步保护美钢铁产业,将此前25%的钢铁关税增加到50%”。阿尔巴尼斯在接受《金融评论报》采访期间,一面将对美钢铁关税政策比作“自残”,一面针对外界关于博龙收购岚桥达尔文港租约的提问,直陈希望澳企控制该港口。同时,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期间,澳副总理马尔斯虽未直接回应关于美企接受达尔文港的议题,但其关于AUKUS机制对于澳与地区安全的重要性不吝辞藻,甚至借此污蔑中国不断强化核现代化与扩张,引用俄对乌“核威胁”等方式阐述“核的重要性”,这一系列言论也明确印证了阿尔巴尼斯政府对发展AUKUS并获得美对其核潜艇技术转移的重视。
这场表面上的关税、AUKUS与港口经营权争夺战背后,美澳各自的诉求似乎已摆在桌面上,究竟双方有着怎样的谈判、施压、试探的戏码,外界不得而知。按照澳工党达尔文市议员卢克格斯令所言,达尔文港似乎已成为阿尔巴尼斯政府严肃考虑的问题,但究竟澳、美在达尔文港议题上的博弈未来结局如何,仍取决于这场“商业谈判”进行的情况。
再次,澳正在寻求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过往关于澳中关系,各界均认为澳中双边经济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且澳对华经济依赖较大。但据阿尔巴尼斯政府近期的种种言论,澳似乎正在积极寻求降低对华在经贸上的依赖。澳副总理兼防长马尔斯近月曾公开表述,“不会携手中国抵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表示,澳将通过贸易多元化与降低对华依赖的方式实现自身利益。这一表态下,澳对强势收回达尔文港经营权可能涉及的项目违约、及其对华双边经贸衍生影响的关切似乎正在逐渐下降。同时,针对阿尔巴尼斯连任后首访印尼相关成果,以及在几内亚与中国竞争西芒杜铁矿等动作看,其似乎正在积极实现利益多元化,甚至在铁矿石等中国需求量大的项目与关键矿产上对华反向施压。
▎西芒杜铁矿位于几内亚东南部,是全球储量最大、品质最高的未开发铁矿之一。图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无论澳政府最终决策如何,正如我国驻澳大使肖千所言,在港口亏损时把它租出去,在港口盈利时收回,这在道义上是欠妥的。”澳大利亚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多层次合作关系,如果一味被西方反华意识形态与利益集团裹挟,而在两国友好互利合作中做出不符合国际法治、市场规则的行为,势必将有损于国际形象、选民利益乃至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