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寻找返乡创业星|夫妻档双子星:在撂荒土地上撒播智慧农业的致富种子

访客 2025-07-07 11:06:26 27352
寻找返乡创业星|夫妻档双子星:在撂荒土地上撒播智慧农业的致富种子摘要: 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摄影记者 李辉通讯员 王璐 陈雪莹 姜勇经过6月下旬连续多日的大雨后,姜旭飞和妻子郭芹迎来了新一季的农...

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摄影记者 李辉

通讯员 王璐 陈雪莹 姜勇

经过6月下旬连续多日的大雨后,姜旭飞和妻子郭芹迎来了新一季的农忙时节。

7月1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铁衖村姜上湾,寻找返乡创业星中的“夫妻档双子星”——武汉粒粒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姜旭飞、郭芹夫妇。

看着茁壮成长的稻草,夫妻二人高兴地总结经验.jpg返乡创业的双子星——姜旭飞、郭芹夫妇

自2015年从上海回到新洲老家至今,这对返乡创业的夫妻档双子星,已经在铁衖村的土地上携手耕耘了整整十年。在夫妻俩的辛勤劳作与开拓创新之下,曾经撂荒多年的千余亩土地早已稻穗飘香,更多的乡亲也因为他们返乡创业的带动,实现了家庭增收。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姜旭飞、郭芹夫妇在家乡土地上撒播智慧农业的致富种子,成为武汉返乡创业潮中,一颗闪亮的“双子星”。

责任驱使返汉,为爱坚定创业

走进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铁衖村姜上湾,湛蓝的天空下,一片片绿色的稻田向天边绵延开去,姜旭飞和郭芹穿梭在田垄之间,汗如雨下地给稻田除草,同时查看田间管理情况。

旷野的热风在如火的阳光下吹过,似乎在告诉夫妻俩:粮食收获前最“烤”验你们的时候到了。

然而,实际上在夫妻俩返乡创业的十年里,对这样的考验早就习以为常。

巡田1.jpg夫妻俩在田间巡视

今年38岁的姜旭飞和郭芹是高中校友,上大学以后,互生情愫的二人在慢慢交往接触中成为了情侣。

2012年,姜旭飞从江汉大学动漫设计专业毕业后,去到上海工作,月薪过万;第二年,郭芹从武汉文理学院毕业后留在了武汉上班。2014年,二人喜结连理,也很快有了爱的结晶。

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姜旭飞从上海回到了武汉,上过班也做过生意。2015年上半年,姜旭飞父亲突生疾病差点中风瘫痪,两人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很笃定地选择回到新洲老家,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生产。

看着茁壮成长的稻草,夫妻二人高兴地总结经验1.jpg这片稻田倾注了夫妻俩所有的心血

“好好工作、努力挣钱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我们都认为,是时候回家创业了。”姜旭飞回忆说,当年7月刚回到村里时,夫妻俩看到随处可见的撂荒地,觉得既可惜又充满希望:“家乡的土地条件其实是很不错的,村里也非常支持,我有信心能够在家乡开辟自己的新事业。”

于是,夫妻俩毅然承租了乡邻们的土地来种粮食,正式开始了夫妻档“双子星”的返乡创业之旅。

从零学习农机,夫妻配合默契

在返乡创业的雄心壮志之下,姜旭飞和郭芹夫妻俩开始一边学习专业的农业技术,一边学习企业化的经营管理。这对夫妻档“双子星”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我的岳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农机手,我基本上都是跟着他学习各种技术。”姜旭飞说,岳父郭福泉不仅教给了他们“吃饭的技术”,更传给了他们农业创业的“秘籍”——干农业,要吃得了劳作的辛苦,担得起产销的风险,守得住长期坚持的寂寞。“既然选择了这条返乡创业路,我们就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烈日下,为妻子戴好防晒帽.jpg在生活与工作中,夫妻俩一直相互支持鼓励

于是,姜旭飞从开农机学起,主要负责技术生产;郭芹从管理做起,一方面照顾好家庭,一方面做好市场推荐和后勤支撑。

当时,村里自主购置农机设备的农户不多,到了生产季节,农机需求量很大,几乎是排队等着要农机。“岳父和我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整个效益还蛮好。”姜旭飞说,当他慢慢也成为操作农机的熟手以后,就果断贷款购置农机设备开始单干。

把化肥添加进无人机,准备播撒.jpg夫妻俩使用农用无人机进行播种施肥

农忙时节里,姜旭飞每天凌晨4点就要出门干活,一直忙到夜里9点、10点才能回家。“他从来没有一句抱怨,而且干得越来越好,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郭芹说,他们分工合作,一方面把开农机的活儿干好,另一方面也跟着村里人学习种水稻,从刚开始连插秧都不会,到后来成为种粮能手,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亩产,让村里越来越多的撂荒地“活”起来了。

拥抱智慧农业,开创美好未来

随着农业数字化的发展,有着高等教育背景的姜旭飞和郭芹很快主动拥抱互联网,开始向智慧农业要效率、要产量、要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能效和口碑。

在完成田间除草以后,姜旭飞麻利地把车上的大型无人机卸下,而后熟练地打开、装料、起飞,几分钟就完成了几百亩稻田的撒料。

操作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jpg在创业路上,夫妻俩一起学习进步

“现在合作社里已经有20多台智能农机,我主要操控无人机。”姜旭飞开心地说,夫妻俩创办的武汉粒粒收专业种植合作社完成了智能化作业的升级,一共有4位专业农机飞手,还有6位固定的农机手。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每天有十几位专业农人在田间忙碌。“有了智慧农机具的帮助,现在一亩田能够增收300元左右,乡亲们都蛮高兴。”

如今,姜旭飞和郭芹的农机手团队,正在为整个新洲区范围内的农户、合作社提供代种、代管、代收等各方面的农事服务。同时,他们还将优质种子“昌良优135”引入合作社,发展农户们种植优质稻。目前,整个合作社4000多亩农田里,已经有75%以上种植这个品种,整个合作社一年的收成可以达到400万至500万斤。

新洲:美丽的田野3.jpg粒粒收专业种植合作社已是沃野千里

按照夫妻俩的发展计划,他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现代智慧农业的新技术、新思想、新方向,将乡间更多的闲置农田盘活,今年把合作社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多亩,全力培养出更多的“返乡创业星”,带领大家种好稻、好种稻,实现可持续的创收、致富,在和美乡村里开创美好生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