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印度:撕裂“金砖”和“上合”的搅屎棍

访客 2025-07-05 11:01:42 19289
印度:撕裂“金砖”和“上合”的搅屎棍摘要: 第十七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于7月6日至7日在巴西举行。俄罗斯方面普京缺席会议。中国方面最高领导人也首次缺席,改派总理出席...

第十七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于7月6日至7日在巴西举行。俄罗斯方面普京缺席会议。中国方面最高领导人也首次缺席,改派总理出席。为什么中方做如此安排?有声音认为是中巴领导人已于2024年11月、2025年5月有过会面互动,互相交流已非常充分,因此没必要再赴巴西。

印度:撕裂“金砖”和“上合”的搅屎棍

这一分析显然不符合外交常识。中国领导人赴巴西并不会单纯访问巴西,其更重要任务是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交流。而且巴西作为金砖组织的东道主,在俄罗斯已无法出席的情况下,当然希望中国领导人能赴会。从中国对金砖组织和中巴关系的重视看,做出上述不同以往的安排肯定有自己的考虑。

真正了解中国外交的分析指出,做出这一考虑主要有两重原因。

一重原因是,因为中俄与印度在最近一些热点议题上存在的显著分歧,中方对此次峰会能否达成联合公报不抱期待。2025年4月召开的里约热内卢金砖国家外长会议,13国就未能就联合公报达成一致,这是自2010年南非加入以来该组织以来首次出现此类僵局。据了解,之所以无法达成一致的原因,是中方希望在公报中加入“反对美国关税霸权”的表述遭到了印度反对,同时印度还质疑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的关切被政治化,最终只能由主席国单独发表声明。鉴于外长层面各国都无法达成一致,领导人层面达成完全一致的可能就更低,从而使得这场金砖峰会的成色明显不足,因此没必要派最高领导人参会。

另一重原因是,印度总理莫迪不仅高调宣布参加峰会,还主动加戏,同时安排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并总共将耗时八天游走于拉美多国,同相关国家签署多个协议。印度方面希望将莫迪参加此次峰会包装为一个崛起的印度在拉美扩张影响力的体现。中国方面很清楚,如果中国循例赴会,以中国领导人所获得舆论关注度与影响力,势必尽数夺走莫迪风头,还会让国际社会产生一种中印在拉美进行外交争夺的错误印象。中国完全无意于和印度在拉美进行外交争夺,也不屑于和印度争夺,更不想被外界炒作分化中印关系和金砖组织,因此做出了不同以往的安排。这一外交考虑即反映了中国的外交自信,也体现了对印度的隐忍。

上述不管哪重原因考虑,可以发现“印度因素”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而事实上,印度作为金砖会员对金砖组织团结所起的消极破坏作用可不止这一桩。

2024年俄罗斯主办金砖峰会,原本俄罗斯希望在峰会讨论金砖货币支付体系,也遭到了印度反对。印度坚持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推行本国货币卢比,所以这一计划和印方的发展方向不符。但是以印度的经济、贸易规模和卢比信誉,它的那个卢比怎么可能成为金砖货币支付体系的首选货币?所谓“金砖币”的设想因此从金砖组织议程中流产。还有更让金砖国家不爽的是,在那届金砖峰会召开期间,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威胁如果哪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敢搞“去美元化”他一旦当选就如何如何报复。这句话也让印度人吓破了胆,为避免美国心生嫌隙,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宣称“没有去美元化战略”。

金砖国家(BRICS)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国际合作组织,其来源是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的“金砖四国”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由于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成缩写词“BRIC”拼写和发音与单词“砖”相近,故此得名。一则这些国家地域分布非常广泛,难以形成地缘合力,二则在国家制度形态与经济规模体量上都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形成外交决策与经济合力。在这些本就脆弱的合作基础上,再加上印度在里面一搅合,这些年基本上什么事都干不成,不得不经过投票,决定暂时停止扩员,改为内部制度整合。

在金砖之外的另一个多边国际组织——上合组织,印度的角色就更让人一言难尽了。

上合组织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为解决边界问题,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国元首于1996年在上海举行首次峰会,初步形成 “上海五国” 会谈机制。后来在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这一组织的原来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互信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安全,打击 “三股势力”,推动经济发展。后来随着全球地缘格局变动,中俄关系走近,美国加强对中俄打压,其在扩容的过程中,地缘政治的色彩越来越显著。

正如任何组织中都存在的领导权之争一样,在上合组织也存在着领导权之争,尤其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但是这些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经济引力越来越强,而俄罗斯却经济式微,国际口碑因为对周边国家的侵略与沙文主义政策越来越差,大部分国家成员国都越来越趋向支持中国的主导地位。尤其几个中亚“斯坦国”,原本和俄罗斯都是前苏联成员国和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强权国家本性非常了解,希望脱离俄罗斯的掌控,又急于发展自己,和中国关系不断强化。在这种情况下,为扩容对抗美国霸权——这是中俄的共同意愿,同时又解构中国在上合组织的主导性——这是俄罗斯的单方面需要,俄罗斯就拉印度进入了上合组织,中国也拉巴基斯坦进入。

说白了,印度加入上合组织,本来就是动机不纯,它是俄罗斯想在上合牵制中国、解构中国影响力的产物,同时也满足了印度入群露脸的需要。

巴基斯坦加入倒没什么,它基本上没有什么存在感,也很少提出分裂性议题。但是印度可就不一样了。它的加入,成了上合组织的灾难。

有媒体梳理了印度参加上合组织以来的各种操作:

一,上合组织的“和平使命-2021”联合反恐军演实兵实弹演习,其他国家都参加了,就印度不参加。

二,把与巴基斯坦的争端拿到会上讨论,还非要在上合决议中加入“谴责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的内容,并点名克什米尔地区4月发生的帕哈尔甘姆袭击事件。结果导致2025年6月26日在青岛召开的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联合声明难产,成为一场没有联合声明的会议,成色大大衰减。

三,中国想推动上合组织建立一个独立的金融机制,进行本币结算。其他国家都没啥问题,唯有印度,因为担心一旦人民币成为上合组织内的主导结算货币,印度卢比将在区域贸易中被逐渐边缘化,跳出来明确反对。

四,2024年,印度在上合会议中明确反对中巴建设经济走廊,因为这个走廊经过了克什米尔地区。

五,2024年,上合发表“一带一路”支持声明时,印度单独拒签。

六,2025年6月16日,上合发布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但印度马上跳出来澄清说印度未参与讨论......

一桩桩,一件件,真是罄竹难书。

有媒体因此以“印度是根搅屎棍”的标题尖锐评论指出:这样搞下来,上合组织的精力都放在内耗上了,自然无力再国际社会发挥作用。比如,俄乌战争,上合没有发声。巴以冲突,上合没有发声。以色列突袭伊朗,这是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侵略,上合组织好不容易公开发声,然后又是印度跳出来内讧。所以,因为印度搅屎棍存在,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急剧下降,这也极大伤害了上合组织的信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际社会曾视上合为中国主导和西方对抗的最具影响力和政治前景的多变组织,可现在呢?土耳其、沙特等观察员国暂停加入,白俄罗斯、蒙古等明确表示:“内部撕裂的组织毫无价值”。印度的目的达到了,俄罗斯的目的也局部达到了,上合却被搞得名存实亡。

有鉴于此,中国不得不另起炉灶,重新在中亚建群,重新进行战略布局。2025年6月17日,在伊以战争的炮火硝烟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在中国-中亚五国峰会上签署缔结了一份名为《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条约。

这个新组建的群,没有耍心思的俄罗斯,也没有搅屎棍的印度,必将在地缘外交中扮演越来越来的角色。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