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半岛青年说# 文旅“整活儿”莫变味

访客 2025-05-23 17:00:24 14219
#半岛青年说# 文旅“整活儿”莫变味摘要: 本专栏作为产教融合课程实训项目,由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半岛晨报合作推出随着文旅热的持续升温,各地在社交平台上的文旅宣介正...

本专栏作为产教融合课程实训项目,由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半岛晨报合作推出

#半岛青年说# 文旅“整活儿”莫变味

随着文旅热的持续升温,各地在社交平台上的文旅宣介正不遗余力,一个不容忽视的怪象是,不少此类宣传有些辣眼:有的视频主角面带娇羞来个“公主抱”请你喝茶,有的组团“花田尬舞”。甚至有的裸露上半身展现肌肉……如此变味的吆喝网友似乎并不买账,直呼“鸡皮疙瘩掉一地”。

近年来,各地文旅部门为了吸引游客、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各种文案点子层出不穷,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气势。这期间的确有很多创意获得了不错的关注度,赚足了流量。比如去年沈阳一文旅副局长用标准英伦腔和东北话无缝衔接介绍东北大米,土洋结合的语言混搭带来极大的反差感,传播“笑”果很好;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山东日照一景区“撒蛤蜊”,使景区单日游客量从3000人飙升至9000人。类似这样的文旅宣传创意满满,也很接地气。

文旅部门“整活儿”,目的是扩大地方知名度,进而带来明显的文旅收益。但在越来越“卷”的文旅市场,一些地方的放大招却显得有些用力过猛,方向走偏,形式走样,刻意做作的表演根本无法让人产生好感,更别谈会吸引你前往的脚步。

当然,文旅部门愿意放下身段,跟上互联网的营销脚步,是值得鼓励的。凡事过犹不及,“花田尬舞”“公主抱”类的秀,可能会带来短暂的网络流量,绝不会带来长久的客流。出奇不可离谱,出新当符实际。把握好尺度分寸,既充分展现本地文旅优质资源,又贴合游客真正的需求点,文旅宣传才有可能实现从“流量烟花”到“永生花”的跨越。

作者:2024级新闻系本科生 孙嘉遥;指导教师:黄玲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