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风声丨中美谈判暂时降低关税,然后呢?

访客 2025-05-13 11:38:36 14182
风声丨中美谈判暂时降低关税,然后呢?摘要: 作者|刘远举财经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北京时间12日下午三点左右,中美发表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谈判取得重大成果。美国...

风声丨中美谈判暂时降低关税,然后呢?

作者|刘远举

财经专栏作家

多家智库研究员


北京时间12日下午三点左右,中美发表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谈判取得重大成果。

美国将修改4月2日起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澳门)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加征的10%关税。与此对应的是,中国也将在90天内暂停24%的关税,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中国也将暂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简单地说,中美将大幅暂缓对彼此商品加征的关税90天,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从145%削减至30%,中国对美加征关税从125%削减至10%。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加征的税率,而不是整体税率。

这个结果好于市场预期。特朗普最初说降到80%,然后市场预测最乐观的是降到55%(因为芬太尼加征的20%和35%的对等关税),然后,再降到其他国家10%的水平。现在相当于跳过了一步妥协和磋商,直接降到10%。

缓一缓是为了继续角力

关税是一把双刃剑,在关税问题上,施压必然意味着承压。特朗普的脱钩式关税,会使得中国收入下降,产能受限。但也会让美国的物价上升、产业链受影响。

相比之下,物价上升是短期利益受损,在美国政治中会快速反馈;而中国对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在短期内的耐受度更大。中国人更能吃苦、更能忍耐,这虽然不能作为中国人一个夸耀的优点,但的确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另一边,对特朗普而言,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一个商人。这么说并非由于他的商人出身,就像不能说里根和泽连斯基是一个演员。这么说,是因为特朗普的主要政治主张,都是围绕直接的、可计算的金钱利益。手段都是商人式的,理念也是重商主义。但这种只计较金钱利益,缺乏全盘考量的极限施压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特朗普有观念目标,但特朗普没有系统的布局,他也没有出色的能力和坚韧的毅力,去完成这件事。美国政治结构,不允许他的这套打法。甚至,手段错误了,离目标反而更远。所以,他的脱钩式关税,必然遭遇较大压力,难以为继。

特朗普通过加征关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自己选民的承诺。承诺做过之后,特朗普也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某种程度上,关税是一个花招,但政治营销化、流量化、粉丝化、情绪化,是社交媒体时代政治的一个特征。虽然这次最终被理性和专业的力量拉回正轨,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警惕的事。

多种因素之下,目前,局势大为缓和。应该看到的是,短期的缓和,是各方为了避免痛苦。双方各退一步,美国给自己老百姓“减负”,缓解物价压力,同时,也避免美国企业、农民遭到报复性措施的影响。中国,则主要在于缓解企业压力,避免就业受到冲击。

简言之,七伤拳不打了,“先停火再谈条件”。目前,双方都保留部分关税,作为后续谈判筹码,在此基础上,设立常态化磋商渠道,进一步谈判。这也是一种“定期吵架”机制,避免情绪性升级。

但先停火,缓解痛苦,是为了积蓄力量。这一点就像乌克兰战争,乌克兰和俄罗斯都需要缓一缓。但绝对不意味着俄罗斯放弃了泛斯拉夫主义(Pan-Slavism),放弃了乌东四州,乌克兰放弃了民族独立和克里米亚。美国会继续搞友岸外包,中国也会继续独立自主,提振内需。

做好自己的事,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

长期来看,买方总能找到替代生产者。但生产者销售的对象,已经是全世界。长期来看,中国面对的挑战还是很大。

这里的一个基本认识问题是,对中国产能的认知。现在有一种观点,类似“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认为“中国有产能,就不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不怕”,这些话背后,是把工厂、工人当作了产能。

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是由资本和劳动构成,资本再细分为技术和资本。实际上生产中,一个工厂需要资本、技术注入才能生产,资本源于投资或销售。如果需求没了,没了资本和技术注入到生产过程,工厂就无法生产,就只剩一堆机器。那么,这个时候,产能还客观、真实地存在吗?实际上,产能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个市场概念,但产能被当作了实体概念。

这个认知,对中国社会在长期上判断国际贸易,并做出最好的对策,至关重要。

另一个问题是,观念议题仍然将会长期占据世界议题的核心位置。观念是人类的基本利益。以前中国人爱说,世界是道德是非构成的,要解放受苦受难的三分之二,现在很多人爱说,国家之间只有利益。但观念从来都是人的利益,就像一个人会为了观点的分歧和朋友大动肝火。

由下至上,观念也构成一种国家利益。观念是国内政治的基础,也是保证国际合作和安全的基础。地球不大,不同观念之间的冲突,将长期持续。

但对中国而言,这未必是一种斗争,而是一种发展。比如,提振内需,需要国内提升劳动力的价格,需要实现对劳动价格的再定价。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再比如对外更大程度的开放,降低关税、资本项目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本身都是中国改革的目标。这些经济改革目标,涉及方方面面的深化改革。

好莱坞电影有个套路,那就是电影一开始,AB两个事物(主要是人物的诉求、理想、目标等等)存在非常大的矛盾,AB都强烈地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此造成电影的戏剧性。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冲突的发生,两者相互向对方转化。

最后,电影以一个双方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的更好局面结束了,AB双方也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和解。艺术虽然源于生活,但根子总在现实之中。只有双方都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追求目标,人类的悲欢是可以共通的。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柏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