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月,4页纸,写满76岁老人与医者的“双向奔赴”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王敏 张全录
“我这眼睛啊,看一会儿字就模糊得像蒙了层雾,手也疼得握不住笔,可一想到李医生为我做的那些事,就非得把信写完不可。”5月9日,回到医院复查的76岁老人张先生,坐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1病区的病床上,手里攥着那封写写停停累计数千字,满含着沉甸甸信任的感谢信。
白内障让这位76岁的老人,每写几行就得停下揉眼,痛风发作时连笔都拿不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为这感谢信写写停停长达2个多月,写满4页纸,更牵出了一段医患之间相互温暖、彼此信任的佳话。
“小李医生,真的太用心了!”
“我这病啊,得有年头了。”张先生坐在病房里,缓缓打开了话匣子。今年76岁的张先生是结核病的老患者,5年前就曾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接受过治疗。2024年底,身体一向不太好的他又开始咳嗽咳痰,持续了两个月都不见好。联想到自己的病史,他心里十分担忧,“我就怕这结核病又犯了。”于是,他赶紧又来到了武汉市肺科医院检查,果然证实了他的猜测。
2月4日刚入院时,张先生行动不便,双下肢血栓带来的疼痛让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只能依靠拐杖缓慢挪动。“那天我拄着拐杖,走路特别费劲,更别说自己去处理那些入院看病的事儿了。旁边也没有家属陪伴,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让张先生没想到的是,从他住院的那一刻起,李亚楠医生就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李医生一看我行动不便,二话不说就帮我跑前跑后。”张先成在采访中回忆,入院手续、检查安排、药品领取……这些本该由患者或家属完成的流程,李医生都默默替他操办妥当。
“第一次见到李医生的时候,就觉得这姑娘特别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张先生说道,“她问病情的时候特别仔细,每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让我一下子就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
让张先生念念不忘的,还有一件“小事”:李医生为他“翻旧账”找过敏药。5年前,他因确诊结核病在医院治疗时,当时医生给他加服了一种药后,他全身发痒、起红疹,却怎么也记不清药名。这次入院,张先生随口提了句“以前过敏过”,没想到李亚楠医生竟翻出了他五年前的门诊记录,逐页比对后锁定了致敏药物。“李医生拿着之前的门诊记录来找我核对,说‘爹爹,这次用药我们会避开它’。我当时就愣住了,这么久的病历也找到了,这个小李医生,真的太用心了!”
“其实都是分内事,但爹爹的信让我明白,患者眼里无小事。”在李亚楠医生看来,这不过是她工作中的日常操作。“老人腿脚不便,家属又没来,我多跑两趟腿,他就能少受点累。”查找出5年前的就诊记录,李亚楠说,“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尤其是过敏史,这是非常重要的,能避免很多潜在的风险。对我来说,这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没什么特别的。”
“带病还在忙前忙后,我咋能不感动!”
张先生住院期间,病情逐渐稳定,2月16日,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那天我听说自己可以出院了,心里特别高兴。” 张先生回忆道,“李医生告诉我出院回家吃的一个月的药都准备好了,叫我打完针吃完饭后去结账,然后在病房等她送药过来。”然而,张先生后来才知道,李亚楠医生当时自己也生病了。
“我办完手续找李医生拿药,看到她正吊着2瓶药水,一边打着点滴,一边还在为新病人办理入院手续。” 张先生声音有些哽咽,“她自己都病了,还惦记着我出院的事儿,那么认真地给我准备药品,仔仔细细地交代我各种注意事项。” 那一刻,张先生被李亚楠医生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好好谢谢这个姑娘,她做的这些事儿,太让人暖心了。”
这“边打针边工作”的场景,被张先生看在眼里,李亚楠医生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当天正好我值班嘛,本来在医院打针比较方便,所以想趁着工作间隙把针打了。”
“这封信,我一定要写完!”
出院后,张先生心里一直想着要感谢李亚楠医生。“我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小学水平,也不会打字,就想着写封信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张先生说道,“可这信写得太不容易了。”
张先生患有白内障,写几行字眼睛就会模糊不清。“写着写着,眼前就一片花,根本看不清字。” 他无奈地说,“而且我这手还有痛风,拿笔时间稍微长一点,手指就酸痛得不行。”即便困难重重,张先生也没有放弃。“每次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想李医生为我做的那些事儿,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位老人爽朗地笑着说道。
就这样,张先生断断续续写了两个多月,终于完成了这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这封信虽然写得不好,但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心里话。”张先生小心翼翼地拿出信的复印件,“我就是想让医院领导知道,小李医生是个好医生,她做的这些事儿,值得被大家看到。”
收到感谢信的李亚楠医生既意外又感动。“我真的没想到张大爷会写这封信给我,而且还写得这么不容易。其实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能得到患者这样的认可,我特别欣慰。”在李亚楠医生看来,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是她工作的最大动力。“张大爷特别配合治疗,对我们医护人员也很尊重,遇到这样心怀感恩的患者,是我们的幸运。”
一封写得吃力的信,一位跑前跑后的医生,让“医者仁心”四个字有了最朴素的注脚。在武汉市肺科医院,这封感谢信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它不仅仅是几张纸,更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见证。“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患者的康复和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医院的一位领导感慨地说。这封历经波折的感谢信,也将激励着更多医护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心付出,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让这份医患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医院里不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