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

极目新闻记者李庆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海峡两岸(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交流会举办,两岸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绘两岸产业融合的创新蓝图。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武汉市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到2024年,武汉市的人工智能企业有1300多家,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70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2家,上市企业29家。特别是在高速光模块、智能芯片、高性能计算、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从智慧医疗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优化了产业结构,还催生了新的业态和模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希望,通过交流会进一步加深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认识,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
东湖高新区是湖北省和武汉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区,截至目前,全区汇聚人工智能产业企业50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450亿元,基本实现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全产业链覆盖。光谷中心城作为东湖高新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园区,已建成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引进了武汉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格蓝若、光谷东智等一大批优质的人工智能平台和企业,逐步打造全链自主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
围绕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东湖高新区打造台资集聚区,目前已经集聚了富士康、伟创软件、联发科、奇宏光电、台达电子、山川生物、鼎康生物等一批优秀台资企业。
东湖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近期又出台了发展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将在优势领域打造20个垂直行业大模型和典型应用,建设一个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园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今年年底有望突破550亿元。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志强等五位嘉宾围绕AI赋能医疗和产业创新路径等展开圆桌论坛,分享了各自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成果、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并针对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