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低碳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原“双碳”会议明日举办

大象新闻记者 高丽娜
第三届中原“双碳”会议将于2025年7月5日在郑州市黄河迎宾馆举办。会议聚焦”能源低碳转型”、“新型能源体系与产业耦合发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以及“碳排放双控”等关键议题,设置特邀主旨报告与“能源转型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和三个专题报告,并举办科技成果展。
日程
嘉宾介绍
杜祥琬 院士
报告题目: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
个人简介:杜祥琬,应用物理、强激光技术和能源战略专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主持中国工程院多项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首倡“无废城市”试点,主持研究了中国工程院“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等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参与了国家2020、2030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的论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余贻鑫 院士
报告题目:双碳目标——智能配电网
个人简介:余贻鑫,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天津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电力系统安全域理论研究,并应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城市电网规划系统,已用于国内逾千个城市电网规划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智能电网研究,厘清了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并开拓了“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研究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高校十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一等奖5项。在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7部著作。
张远航 院士
报告题目:“十五五”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科技创新的思考
个人简介:张远航,北京大学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院士,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长期专注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以大气氧化性为主线,贯通监测技术、理论探索、决策支持和区域实践,在自由基理论创新、臭氧和细颗粒物成因量化上取得突破,构建区域污染防控技术体系,支撑珠三角和成渝等地长期实践,牵头开展京津冀大气重污染成因研究,为国家大气污染攻坚提供了典型案例。牵头编制了科技部“十二五”以来的蓝天重点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实施方案,提出了气候协同的区域空气质量精细化调控战略,主持编写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2023),致力于推动双碳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和跨越。
张洁清 首席专家
圆桌讨论主持人
个人简介:张洁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专家,负责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中国所开展的工作。她在环境政策和治理方面有20多年的专业经验,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与各方开展了广泛的环境合作。曾深度参与国际治理进程,在国际环保问题上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洞见,也擅长协调相关各方达成合作。拥有扎实的项目管理经验,曾设计并实施了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的多个国际环保项目。
刘强 首席代表
圆桌讨论——能源转型发展
个人简介:刘强,现任儿童投资基金会全球气候项目主任、中国区首席代表,资源环境经济学博土,英国志奋领学者,2001-2019年曾先后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工作。长期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相关的政策研究及项目管理,多次参加国家气候及能源相关政策起草和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主持过三十余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曾兼任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高级咨询专家。
孙荣峰 研究员
圆桌讨论——储能产业
个人简介:孙荣峰,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智库决策咨询专家,山东省电能替代促进会监事长,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协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生物质、氢能、储能等新能源及低碳技术、能源政策和战略等相关领域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为主承担国家科技支撑、863、科技攻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山东省等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承接山东省委、省政府及地方政府委托新能源及节能领域规划和企业委托节能技术开发项目40余项,修制定国家/省/行业能源低碳领域技术标准十余项,参编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张崇见 首席专家
圆桌讨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个人简介:张崇见,许继集团首席专家,中国电力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技术总监,新能源云技术总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双碳组副主席,“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专家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新型能源数字经济平台、能源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调度系统、新型电力交易系统等,获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一等奖一项,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
赵卫东 研究员
圆桌讨论——零碳园区
个人简介:赵卫东,博士,院内二级研究员。现任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所长,曾任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副所长(主持)、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赛迪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副主任、赛迪顾问(HKO2176)副总裁。长期致力于企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聚焦产业发展政策,主持参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规划等政策性课题百余项,参与了大量政策研究、支撑及起草工作,发表各类文章几十篇,编著十余部。
孙冰 副教授
圆桌讨论——源网荷储协同运行
个人简介:孙冰,天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战略分析、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和规划,参与中国工程院各类型咨询项目6项,为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河南省、天津市等部委/省份提供多项咨政建议报告。此外,主持国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博士后基金等科技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出版著作多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张瑞芹 教授
报告题目:河南省能源特征与能源系统转型实践路径探索
个人简介:张瑞芹,郑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领军人才;民建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河南省人大代表、环资委专委会委员;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州市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化学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能源与环境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大气环境与能源影响研究。主持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中央引导地方发展项目1项、环保部公益项目1项、节能减碳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省市相关大气环境项目了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专利6项,著书2部,发表科学论文130余篇。
孙健 处长
报告题目:以市场化改革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活力
个人简介:孙健,中电联规划发展部改革处处长,中电联电力市场分会副秘书长,能源电力行业电力市场标委会委员。参与容量电价政策、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新能源入市等多项电力改革和电力市场政策机制研究,组织电力市场标准体系建设及制定、电力交易员培训竞赛等工作,长期对电力市场运行进行跟踪分析研究。参与组织编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容量电价政策研究报告》《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教材电力交易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电力交易员》等。
赵凯 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关于“十五五”完善再生材料推广应用机制的思考
个人简介:赵凯,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现任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民政部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5)委员、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5)委员、全国能量系统专业技术委员会(SAC/TC459)委员、国家节能中心专家组成员等。曾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原中国轻工总会部级表彰。长期从事节能和循环经济相关促进工作,国际合作经验丰富。
田金平 研究员
报告题目:零碳园区建设架构与发展策略
个人简介:田金平,清华大学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工业生态学,近20年来致力于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支撑国家部委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锂电池本土化碳足迹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央企合作形成产品碳足迹、园区减污降碳等相关标准、知识产权20余项。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荣誉,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王克 副教授
报告题目:河南省五大高耗能行业降碳减污协同治理
个人简介:王克,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能源与环境影响研究,主要包括高耗能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能源低碳转型,碳污融合清单和空气质量模拟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和能源基金会等项目10余项。在Energy Policy、Applied Ener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环境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2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小军 副教授
报告题目:低碳高效生态治理减污与碳捕集高值资源化关键技术与示范
个人简介:黄小军,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科所副所长,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南京321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主要从事低碳负碳功能膜材料,获“十二五”国家 863“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专项子课题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浙江省社发领域成果转化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32项;发表国际SCl收录论文110篇,获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奖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2项。
王姗姗 副教授
报告题目:河南省碳排放双控与碳核算体系构建
个人简介:王姗姗,博士,副教授。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碳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循环经济与节能协会节能专委会秘书长。长期从事能源与环境影响研究,主要包括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高耗能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能源低碳转型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和能源基金会等项目10余项,在Energy、Energy Polic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环境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尹沙沙 副教授
报告题目:河南省空气质量改善关键问题与达标路线图
个人简介:尹沙沙,博士,副教授,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副主任。担任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监控与运营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污染源排放与管控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大气环境研究与污染防治,聚焦高分辨率(能源、工业、交通、农业等)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活性物种排放清单、城市臭氧污染与成因研究、大气环境VOCs监测及特征分析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获得2023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